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史校友 > 正文

“此身与世共之,不敢惜力”--追记民初河东大儒、河东初级师范学堂校长、运城盐政处总理、山西雁门道尹许鉴观
2018-07-31 22:46:37   来源:sxycsf   

“此身与世共之,不敢惜力”

--追记民初河东大儒、河东初级师范学堂校长、运城盐政处总理、山西雁门道尹许鉴观

临猗县临晋镇代村平田整地时,铲车推出四块墓志铭。经察看,其上有许鉴观等字样。

许鉴观(18731922),字海澜,临晋县(现临猗)城北许家庄人。清光绪癸卯科举人,曾担任河东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民国运城军政分府盐政处总理、山西雁门道尹等职。他满腹经纶,且心系天下,曾经为河东教育、盐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虽然因劳累过度,只活了50,但在短短一生中,还在家乡捐资办学,许家庄村如今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曾在许鉴观创办的义学中读过书,且受益匪浅。

许鉴观的子侄中,曾有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他去世后,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他篆(墓志铭)盖。《运城名人录》、《临猗县志》、《教育志》等对许鉴观的事迹均有记载。

墓志铭出土后,如今生活在许家庄村的许鉴观长孙、退休教师许雁运,从邻村人手中花费700元买回了先祖的墓志铭。

运城盐文化专家李竹林先生此前曾对许鉴观先生在盐业方面的贡献做过研究,并于20111月在《运城学院学报》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得知消息后,李先生与记者于327日赶赴临晋镇许家庄村,进行实地考证。

经现场察看,李竹林得出结论,四块墓志铭中有两块是许鉴观之弟许鉴增的。另外两块墓志铭是许鉴观之父许昌贞的,其中并没有许鉴观本人的。

 

不过在多年前,许鉴观先生的墓志铭拓片就曾有收藏家保存,《河东盐池碑汇》一书也收录有其墓志铭全文。如今加上他的后人复述从长辈处听说的故事,逐渐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一代河东大儒形象。

 

1.源自名师的国学修养

大凡名人,尤其是能深入人心被人们世代传扬的名人,必有其异于常人的禀赋。许鉴观便是这样,他是家中的长子,自幼聪慧,且十分孝敬老人。他在父亲许昌贞的影响下,从小便博览群书,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

据他的长孙、退休教师许雁运先生介绍,许鉴观当年非常勤劳。幼年他在外读书,放假回来后常要帮助家里大人干活。那时候,人们烧火用的柴草多从田里取用,许鉴观白天在田里与大人一起拔拾麦茬根,晚上回到家中便挑灯苦读,常常通宵达旦。

其后,清末大儒李菊圃主讲于晋阳书院,许鉴观前去求学,受益匪浅。李菊圃是清代御史出身,因为为官耿直不见宠于朝廷而辞官从教。他推崇宋明理学,教学亲切、深刻,他门下曾经出了不少颇有影响的儒士。许鉴观跟着李菊圃先生便学到了不少经世之用,为他以后在教育、盐业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许鉴观除了在晋阳书院深受李菊圃的影响外,此后屠梅村先生在令德书院(山西大学前身)主讲,他又师从屠梅村先生。屠梅村也是清代大儒,理学大师,其桃李满天下。辛亥名人景梅九先生曾在他的《罪案》一书中有所记录,景老称自己的一些为文的门径均是来自屠先生的教诲。屠梅村先生的教诲也对许鉴观影响深刻。

许鉴观因为有名师引导,在学问上精进非常,加之他自己非常用功,后来薪俸有一半都用于购书,造就了他深厚的国学修养。许鉴观性好史书,他曾向子弟说:“他日(书籍)当公之同人,不要私诸一家。据许雁运介绍,他们家的藏书直到文革后期还有几大箱子,可惜多被卖被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1903,许鉴观参加乡试中举,是光绪癸卯科举人。此时山西因庚子事件停止开科,考场移至西安。屠梅村先生也主讲于关中书院,许鉴观又西行就读,受益颇深。书院改为学堂后,许鉴观升为教习。

 

2.教育河东的不朽功勋

因在当时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1906,河东道尹吴匡聘请许鉴观为河东初级师范学校监督(校长)。据由山西才子郭象生为他撰写的墓志铭记载,当年郭也曾被推荐担任河东中学校长,但是他畏难未从。许鉴观却知难而上,挑起了河东教育的大梁。

接任河东初级师范学堂校长后,许鉴观从细节入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仅对学校学生的桌椅板凳进行了更新,对教师的薪水也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在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之下,河东初级师范学堂的面貌焕然一新。除了校务上井井有条外,许鉴观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崇实用,戒玄远的教育主张,倡导学生要学以致用,学经世之学,为河东初级学堂的校风、学风的转变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许鉴观在河东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校长6,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间,学校办学经费一举增至8000两白银,建起校舍百余间,毕业学生400余名,一时声名鹊起,远近闻名。其后,河东初级师范学堂又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二师范、运城第二师范、运城师范……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栋梁之材,许鉴观先生功不可没。

许鉴观不仅在运城师范学校肇始之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兴办义学方面也颇有成绩。他曾捐资在故乡许家庄兴办小学,方便村里学童读书。当年,校舍是许家建的,连学习用具也是许家配置的,让当时村里的适龄儿童受益颇多。据许雁运先生介绍,如今村子里凡是70岁以上的老人,当年几乎都在许家举办的学堂中读过书。

327,记者在许家庄村采访时发现,该村房舍整齐、宏伟,广场、绿化带布局井然,村子上空各种电线光缆排列整齐、井然如画。最让人惊奇的是,连孩童都以在地上乱扔果皮纸屑为耻,几乎一尘不染的村路让人对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业绩赞叹不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在许家庄村这现代的阳光中,也有着许鉴观先生当年兴办义学的温暖。

 

3.力挽狂澜的盐池经营

在运城初级师范学堂的功绩,时人有目共睹。1909,许鉴观被选为山西省咨议局议员,曾建议整顿商业市场,尚未来得及施行,辛亥革命暴发,他返回河东绅商议事公所

1912年运城军政分府成立后,许鉴观担任盐政处长。其时,盐池因时局更迭,经营混乱不堪,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一块烫手山芋,然而,许鉴观接手盐池后,不慌不忙,有条有理从三方面进行改革,很快便打开了盐池经营的局面。

据运城盐文化专家李竹林先生《论河东治盐大师许鉴观的经营理念》一文介绍,许鉴观担任当时民国运城军政分府盐政处总理后,先是从人事上着手理顺,他大刀阔斧裁减冗员,对庞大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实行裁撤和合并,降低盐池的运营成本。

随后,他又改革工资制度,从自己做起重新制定了工资标准,对各级管理人员工资合理依次递减,缩小了级差,缓和了矛盾,很好地调动了广大盐务工作者和一线盐工的积极性。后来,由许鉴观所定的工资制度一直延续了近20,直到1933年才有所改革。

许鉴观在盐政处任上,下大力气减免不合理的盐税,大大调动了运商、产商的积极性。但他又十分清廉,对于一些提出不合理减免要求者一律拒绝。当时有些盐商想找他减盐税,免盐课,遭到拒绝后,便悄悄将银两藏于福同惠糕点中,想以此行贿许鉴观。许鉴观针对此种现象写了一则招领启事说:“本人近日牙疼,不能吃糖,更不能吃点心,请谦谦君子勿庸人自扰,所赠糕点,情谊领,物拿回。给足了行贿人的面子,一时传为佳话。

许鉴观不仅清廉,而且开源节流,管理有方,他发动城区王大村的盐袋编织户开展珍惜每一缕线,扫清盐布袋、盐沫作兽盐等节约行动,很好地鼓舞了士气,改变了盐池的作风。

当时西学东渐,许鉴观也积极引进了一些科学的治盐书籍,购置了分析仪等,自己先弄懂文白夹杂的说明书,然后带着员工一起学习。

许鉴观在盐政任上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敢为人先,打通了南禁门。自明成化年间始,盐池一直只有东、中、西三座禁门,虽然其间也数遇洪水,但盐官多是望水兴叹,无一人敢作任何改革。许鉴观到任后,大胆地在盐号景德鑫背后新开了一座南禁门,大大方便了盐品的运输。原本疲滞的河东盐市场,在南禁门开后,可以很方便地向南运往河南,拓宽了销路和市场。

民国山西才子郭象生在为许鉴观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民国二年,天下事大定,新的运使到任,许公将盐政立刻移交新任主政。接任者看后发现,千头万绪的账务,毫厘不爽,没有一文钱不明白。大家都忍不住感叹不已。其后,盐政使均请许公担任顾问。许鉴观又继续精研细考,在盐法上用了许多心血,真可谓耗尽了精力。据史料记载:许在任一年余,厘定税则,疏通销售渠道;裁减陋规,催交欠款;夜以继日,卧不宽衣,时达两月。

 

4.呕心沥血的道尹生涯

许鉴观的政绩,阎锡山早有耳闻。民国四年冬,许鉴观到太原,先留下来办理官方书局。民国五年,被阎锡山招入都督府,赞襄机务。阎锡山曾两次委以他特使身份,赴河东招抚军队、清理钱商。在河东,许鉴观兢兢业业,不畏流言,工作颇有成效,后又担任清查财政审核处处长,总理全省财政事务。

民国七年,许鉴观担任大同知县,兼护雁门道尹,一个月后,他专任雁门道尹。当时,不少人乐意担任道尹,因为道尹地位尊贵,责任较轻。但是许鉴观却抱定了以身殉职的信念,当时,阎锡山在全省倡导官员尽职尽责,而许鉴观少年时候便攻苦食淡,以舒服缓慢养生为耻。自任雁门道尹后,他响应阎锡山的号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走遍了雁门的大小乡镇、村庄,巡视、处理多项积案,曾获得了二等嘉禾勋章。

在雁门道尹任上五年,许鉴观不仅自己呕心沥血,勤于政务,还让自己的妻子薛氏从家乡临晋带去纺线车和织布机,教当地妇女纺线织布,以实现用衣自给,其爱民之心可见一斑。

许鉴观曾经刻有一枚私章,上书:不敢惜力;另一枚私章上则刻有:此身与世共之。他还曾经自撰一联,文曰:“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意思是:一个人的过失就像秋天的野草一样难以除尽,学问却像春天的冰雪一样难以积得很高,表达了他在求学和做人做事上的严谨和积极。可以说,许鉴观先生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奉献自己全部生命的情怀尽在印章和联作之中。他曾将有关盐法文论汇集成册,名曰《文牍汇存》。诗文著作有《讼过斋丛稿》。

郭象生在许鉴观的墓志铭中说:公血诚过人,笃于伦谊,母丧咯血几毁,是世间少有的孝子。除了捐资在本村创办小学外,他还捐出千金修县志,正在规划祖祠、义田等事时,没想到积劳成疾,不幸于民国十一年(1922)1223,农历十一月初六在太原去世,时年50岁。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可惜的是,位于临晋代村上堡许家祖茔的许鉴观墓早已被夷为平地,最近,当地村民在平田整地中已经发现许家其他先祖的坟茔,出土了四块碑志。相信许鉴观先生的坟茔也在附近,人们期望这位有功于河东的先贤之墓能早日受到应有的保护,让后来者可以在其墓前追怀、凭吊他的精神、他的风骨。(文图/张建群

上一篇:河东初级师范学堂
下一篇:113年办学历程,山西排名第一

© 2017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晋ICP备07005294号 |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32号